为确保草原生态修复取得实效,辽宁省优选草种,林草部门依据工程区气候及土壤特点筛选了适应性强的补播品种。
在河北秦皇岛湾北戴河段,七里海区域曾经是大面积人工养殖鱼虾的地方,生态环境恶化。这些努力不仅使得海洋生态环境的整体质量得到了提升,同时也为珍稀濒危物种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
生态环境部海洋生态环境司副司长 张志锋:全国海洋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局部海域生态功能稳步提升。各美其美 一湾一策 打造美丽海湾去年以来,生态环境部与多个部门紧密合作,共同明确了以美丽海湾建设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主线。为此,在全国近岸海域划定了283个海湾,并展开了一湾一策的精细化治理。此外,我国的11个沿海省(区、市)全部划定了海洋生态保护红线,这为保护海洋生态系统提供了重要的法治保障。这几年,我们在开展水下工作的时候发现,部分区域的珊瑚生长状态还是不错的,说明珊瑚种群有得到补充
土壤环境状况保持良好,土壤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全面加强生态系统保护。自然资源部有关负责人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作为生态文明建设主责部门,自然资源部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落实牵头部门主责,会同生态环境部、林草局等部门,结合《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20212035年)》编制,完成了全国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并上图入库,作为项目用地用海审批依据。
与各地自然地理格局相匹配,有的省份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占比超过50%,有的省份不到10%。下一步,自然资源部将定期开展生态保护红线保护成效评估,依托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提升动态监测预警能力,促进部门联动协同,加强生态保护红线监管。保护红线集中分布在青藏高原生态区、黄河重点生态区、长江重点生态区、东北森林带、北方防沙带、南方丘陵山地带、海岸带等区域,以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具体包括:整合优化后的自然保护地面积约180万平方公里;自然保护地外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维护、水土保持、防风固沙、海岸防护等生态功能极重要区域,及水土流失、沙漠化、石漠化、海岸侵蚀等生态极脆弱区域约85万平方公里;其他具有潜在重要生态价值的区域约50万平方公里。
截至目前,浙江、江西、上海、山东、安徽、四川等省(区、市)已经出台生态保护红线管控细则文件,其他大部分省份也已在征求意见或即将出台。按照划管结合的原则,在中办、国办《关于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统筹划定三条控制线的指导意见》基础上,自然资源部会同有关部门,规范了允许有限人为活动的具体类型和管理要求、国家重大项目占用的具体情形和审批程序,明确了生态保护红线的部门监管职责。
全国生态保护红线不低于315万平方公里,其中陆域生态保护红线不低于300万平方公里,占陆域国土面积的30%以上,海洋生态保护红线不低于15万平方公里。在第54个世界地球日到来之际,在福州召开的地球日主场活动上,自然资源部宣布全国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已经完成。覆盖了绝大多数草原、重要湿地、珊瑚礁、红树林、海草床等重要生态系统,以及绝大多数未开发利用无居民海岛古特雷斯敦促各国政府在应对气候变化的每一步骤上都要发挥积极的领导作用。
他希望国际社会反思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强调人类的健康和生存依赖于一个健康的环境,以及健康生态系统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关键作用。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当天在视频致辞中呼吁国际社会加快气候行动,同时敦促各国政府在保护环境方面发挥重要的引领作用。古特雷斯说:我们需要加快气候行动,更深入、更快地减排,将全球气温上升限制在1.5摄氏度以内。我们还应大规模扩大对适应和恢复能力的投资,尤其是对造成气候危机责任最小的最脆弱国家和社区的投资。
古特雷斯对持续遭受破坏的森林、农田、湿地、珊瑚礁、河流、海洋和湖泊以及100万个物种濒临灭绝的危机表示关切福建闽江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一景 汪俐辰 摄日前,中新网来到了福州闽江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
据了解,2016年以来,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在青藏高原、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等事关国家生态安全的重点地区支持了5批44个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简称为山水工程),涉及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截至目前,中央财政已累计投入奖补资金近800亿元,并有效带动了地方财政和社会资本投入,完成生态保护修复面积超过500万公顷,为提升实施区域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发挥了重要作用。
4月22日,2023年世界地球日主场活动在福州举办汪俐辰摄中新网福州4月22日电 (汪俐辰 郑江洛)2023年4月22日是第54个世界地球日,自然资源部联合福建省人民政府在福州市举办珍爱地球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主题的地球日主场活动。张兵表示,自然资源部会同生态环境部、林草局等部门,结合《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2021-2035年)》编制,完成了全国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并上图入库,作为项目用地用海审批依据。全国生态保护红线不低于315万平方公里,其中陆域生态保护红线不低于300万平方公里,占陆域国土面积的30%以上,海洋生态保护红线不低于15万平方公里。地球日活动期间,自然资源部还开展了自然资源科普微视频大赛、自然资源科普讲解大赛、优秀科普图书推荐和征集活动,向公众普及自然生态保护知识,让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自然资源部副部长、国家海洋局局长王宏在致辞中指出,自然资源部通过编制国土空间规划纲要,将生态功能极重要、生态环境极脆弱区域以及具有潜在重要生态价值的区域划入生态保护红线;加快建设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生态保护修复取得重要成果,中国山水工程获评首批世界十大生态恢复旗舰项目。坐在观光车中游览湿地,可以看到百亩花海随风摇晃,水鸟翔集聚河滩上。
主场活动上,自然资源部生态修复司副司长王磊介绍了中国山水工程总体情况。张兵说,覆盖了绝大多数草原、重要湿地、珊瑚礁、红树林、海草床等重要生态系统,以及绝大多数未开发利用无居民海岛。
活动上,自然资源部空间规划局局长张兵介绍了全国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和管理的总体情况世界气象组织在2023年地球日前一天发布的《2022年全球气候状况报告》指出,就全球温度而言,尽管过去3年拉尼娜现象产生了降温影响,但2015年至2022年仍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8年。
他呼吁进一步加强在观测网络、灾害预警、水文和气候服务等方面的投资和改进。报告说,2022年全年,与气候和天气有关的灾害性事件导致更多人流离失所,并使年初已有的9500万气候难民的生活条件更加恶化。
但他认为,尽管如此,联合国机构之间的合作被证明在缓解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引起的人道主义影响方面非常有效,尤其是在减少相关死亡率和经济损失方面。世界气象组织21日发布报告显示,从山峰到海洋深处,2022年气候变化均在继续。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在2022年再次达到了创纪录的水平,且这一趋势还将持续数千年之久。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彼得里塔拉斯说,温室气体排放在继续增加,气候也在继续变化,世界各地的人们继续遭受着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的严重影响。
干旱、洪水和热浪影响了各大洲,造成了数十亿美元的损失。报告还重点关注了生态系统和环境,展示了气候变化如何影响自然界中反复发生的事件,例如树木开花或鸟类迁徙的时间。
南极海冰范围减少至有记录以来最低水平,欧洲一些冰川的融化也达到了史无前例的程度世界气象组织在2023年地球日前一天发布的《2022年全球气候状况报告》指出,就全球温度而言,尽管过去3年拉尼娜现象产生了降温影响,但2015年至2022年仍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8年。
南极海冰范围减少至有记录以来最低水平,欧洲一些冰川的融化也达到了史无前例的程度。世界气象组织21日发布报告显示,从山峰到海洋深处,2022年气候变化均在继续。
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在2022年再次达到了创纪录的水平,且这一趋势还将持续数千年之久。报告还重点关注了生态系统和环境,展示了气候变化如何影响自然界中反复发生的事件,例如树木开花或鸟类迁徙的时间。他呼吁进一步加强在观测网络、灾害预警、水文和气候服务等方面的投资和改进。干旱、洪水和热浪影响了各大洲,造成了数十亿美元的损失。
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彼得里塔拉斯说,温室气体排放在继续增加,气候也在继续变化,世界各地的人们继续遭受着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的严重影响。报告说,2022年全年,与气候和天气有关的灾害性事件导致更多人流离失所,并使年初已有的9500万气候难民的生活条件更加恶化。
但他认为,尽管如此,联合国机构之间的合作被证明在缓解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引起的人道主义影响方面非常有效,尤其是在减少相关死亡率和经济损失方面我国在生态修复中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负面清单管控成效显著。
据介绍,十四五期间,从第一批山水工程申报开始,全国就启动了山水工程负面清单审核,明确将不符合三区三线管控规则、工程措施缺乏科学性、人工干预过多、华而不实的盆景工程等九类项目排除在中央财政资金安排之外。据介绍,为避免过多不科学的人为干涉,我国已出台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初步建立起《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指南(试行)》等1+N标准体系,有效指导各地遵循自然生态系统演替规律,科学开展生态修复。